向校园欺凌说“不” 守护“少年的你”

  • 2024-04-02 10:28

  近期,河北省邯郸市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三名初中生因涉嫌故意杀人而被警方拘留。围绕如何从根源上杜绝校园欺凌这一现象,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学校教师以及律师,从多个层面为防治校园欺凌“支招”。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宁夏法思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胡军表示,2020年,我国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指出,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校园欺凌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和身体伤害,严重损害受害者的自尊心,遭受校园欺凌的儿童往往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和抑郁,被欺凌的儿童可能会出现学业问题、社交障碍,还可以造成受害者长期的心理创伤。

  那么,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呢?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针对校园欺凌学校该怎么做?

  为了最大程度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我市各学校近期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市第九中学七年级五班,一堂主题为“预防校园欺凌,呵护健康成长”的班会课正在进行。教师用视频、动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形象地向大家讲解什么是校园欺凌、遇到校园欺凌应如何应对、法律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和如何惩处校园欺凌者等内容。

  “针对校园欺凌,我们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校规校纪。对于触及校园欺凌或其他违纪行为,严格遵照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在采访中,市第九中学执行校长张继文表示,学校对校园欺凌历来持坚决反对和零容忍态度。“学校会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学习,每学期都会聘请‘法治校长’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家明白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同时,还会定期开展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学会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

  一旦发生校园欺凌怎么办?张继文表示,学校会迅速采取措施,在调查情况属实后,会及时介入处理,对于超出学校管理范围的行为,也会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以防事件进一步升级。“对学生来说,遇到校园欺凌时,不要一味忍让,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陷入危险境地。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学校相关部门寻求帮助,不要独自承受压力。”张继文还表示,在家庭中,父母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异常。“教会孩子自我保护,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与学校和老师保持沟通,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才能把校园欺凌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未成年人犯罪也要承担刑事责任

  如何对此类犯罪行为进行追责呢?“不少欺凌行为如果探究其本质,可以看出欺凌者对他人的行为不仅违法,有些甚至涉嫌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而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最高刑罚都有可能是无期徒刑、死刑。”胡军说。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追责年龄有着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第十七条的规定,对于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应当对所有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同时,对于没有达到追究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犯罪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规定了相对比较严厉的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未成年人实施刑法规定的行为、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对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要将其送到专门场所进行闭环管理,由教育、公安和司法行政部门对其开展心理行为方面的矫治工作。

  胡军表示,有部分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欺凌者存在侥幸心理,以为拿到了“免死金牌”更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践踏他人健康,甚至随意剥夺他人生命。

  对于严重到致命的欺凌行为,真的毫无惩戒措施吗?“虽然现行刑法禁止未成年人适用死刑,但并未禁止适用无期徒刑;且现行刑法已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从之前的‘满14周岁’降低到‘满12周岁’。”胡军说。

  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的追责,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法律的追责机制需要结合未成年人的特殊性,采取更加人性化、教育化的措施。同时,也提醒社会各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教育,构建健康的成长环境,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记者 田倩)

  • 【责任编辑】:安树晴
  • 【稿件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